樓市亂象:花160萬沒搖到是因號子費不夠 180萬保證搖到
7月3日,,銀保監(jiān)會在官網披露,,中國銀監(jiān)會浙江監(jiān)管局開出了6張罰單,其中的4張指向個人貸款資金被挪用去購房,、資金違規(guī)流入房地產,,涉及3家銀行一家信托,合計被罰215萬元,。
這是自上周住建部,、中宣部、公安部,、司法部,、稅務總局、市場監(jiān)管總局和銀保監(jiān)會等七部委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在部分城市先行開展打擊侵害群眾利益違法違規(guī)行為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的通知》,,決定于2018年7月初至12月底,,在北京,、上海、杭州等30個城市先行開展為期半年的治理房地產市場亂象專項行動以來,,杭州最新的一次“亮劍”行動,。
這一次,劍指投機炒房,。
因個人貸款被挪用于購房
3家銀行被罰
在這次七部委聯(lián)合整治專項行動中,,重點打擊的內容,排在前列的就是操縱房價房租,、捂盤惜售,、捏造散布虛假信息、制造搶房假象,、哄抬房價,、違規(guī)提供“首付貸”等投機炒房團伙。
而在銀監(jiān)會浙江監(jiān)管局這次開出的被罰名單中,,3家銀行就因為個人貸款資金被挪用去購房,、資金違規(guī)流入房地產而被處罰。
某國有銀行浙江省分行在列,。浙江監(jiān)管局的處罰決定書顯示,,該行違法違規(guī)事實有兩方面:一是個人貸款資金被挪用于購房;二是個人消費貸款資金被挪用于購買股票,。該行最終被處以75萬元的罰款,。
同時一家農商行也因同樣的案由被罰款75萬元。處罰決定書顯示,,因個人貸款資金被挪用于購房,;個人經營性貸款資金被挪用于購買股票,被銀監(jiān)會浙江監(jiān)管局罰款75萬元,。
一知名股份制銀行杭州分行則因個人消費貸款管理嚴重不審慎,、貸款資金被挪用于購房,被銀監(jiān)會浙江監(jiān)管局罰款35萬元,。
散布樓市虛假消息
當心被公安部門盯上
“某某樓盤只要135萬元的號子費就能保證搖到,。”
“160萬元沒有搖到,那是因為號子費不夠多,,要180萬元就能保證搖到。”
在杭州各大購房群里,,直到現(xiàn)在依然不時有人會發(fā)出類似這樣的信息,,表示只要支付一筆“號子費”,包搖中房源,。其實,,這些都是不法分子在渾水摸魚,,以假亂真。
從今年4月初起,,杭州實行公證搖號購房,,領出預售證準予銷售的所有商品住房房源一次性對外公開銷售,并且都需要面向公眾實行意向客戶登記,,若意向客戶組數超過預售房源數,,就必須由公證處實行公證搖號。開發(fā)商沒有辦法再偷偷留下一些房源給“關系戶”,,“黑中介”也無法向購房者獅子大張口地收取號子費,。
對于這些捏造散布“包搖中”及“轉讓搖號資格”的行為,杭州的整治決心是堅定的,。近日,,杭州住保房管局調查了浙江綠城房屋置換有限公司、杭州云房源軟件服務有限公司的經紀從業(yè)人員石某,、陳某和吳某在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發(fā)布的“轉讓商品住房搖號資格”等虛假信息的行為。
對于其他擾亂房地產市場秩序的行為,,杭州各相關部門也絕不姑息,。
6月6日晚,一則“杭州市要實行限售政策”的謠言刷屏了微信群和朋友圈,,一時間引發(fā)了杭州人的“躁動”,。對此,杭州房管部門第一時間在網上發(fā)出辟謠聲明,,杭州市公安部門也迅速介入調查,。
6月27日,有網絡自媒體發(fā)文稱杭州某熱盤公開銷售公證搖號中,,一個不在開發(fā)商公布的購房意向登記匯總公示名單之列的購房登記號出現(xiàn)在中簽名單里,。而實際上名單無誤,是該自媒體鬧了烏龍,。對此,,杭州國立公證處第一時間在官微做出回應,并保留追究相關人員法律責任的權利,。
賠了夫人又折兵
“陰陽合同”劃不來
最近,,娛樂圈的“陰陽合同”一時間成為大江南北的關注熱點。而其實,,二手房市場的“陰陽合同”更是由來已久,,危害無窮。
杭州的曹女士看中了一套價值400多萬的房子,,與房東簽訂了定金合同,,支付了10萬元的定金,,并承諾1個月之內支付首付款200萬元,貸款審批通過后進行過戶手續(xù),。為了能湊齊首付款,,曹女士委托中介低價出售自己現(xiàn)有的一套小戶型住宅。沒過幾天,,中介經紀人帶了一對張姓夫妻來看房,,洽談很順利,張某愿意以200萬元購買曹女士的房子,。
但在簽訂轉讓合同時,,買家張某打起了感情牌:“能不能轉讓合同只簽120萬元,賺錢不容易,,這樣操作可以少繳納好幾萬元的稅費,。”曹女士一開始不同意,覺得轉讓合同簽120萬元沒保障,,萬一買家反悔怎么辦,?這時,買家張某信誓旦旦保證:“沒問題的,,我們再簽一個200萬元的補充協(xié)議,,你的房款不會受任何影響。”曹女士有點懵,,半推半就之下就簽署下了“陰陽合同”,。
買家張某支付了120萬元的購房款之后與曹女士一起辦理了產權過戶,曹女士一直催問張某80萬元余款,??蓮埬骋恢闭依碛赏涎樱詈蟀l(fā)了一條微信說:“我已支付全部房款,。”之后,,人就杳無音訊了,中介也找不到他,。
面對張某的“失蹤”,,曹女士無法湊齊心儀房子的200萬元首付款,造成違約并需要承擔違約責任,,起初交的10萬元定金不能被收回,。再者,自己本有的房屋也沒有得到應得的價款,,還需要請律師打官司,。這一來二去,損失大筆的資金不說,,還要搭上大把的時間,,在這同時曹女士的心情也受到了影響。
據悉,,像曹女士這樣吃了二手房“陰陽合同”之苦的人不在少數,。為了讓更多的市民知道“陰陽合同”危害的相關知識,杭州市一直對此積極宣傳,,并鄭重提示對于簽訂“陰陽合同”的違法行為,,應堅決抵制,并立刻舉報,。
二手房圖文不符
今后也要整治查處
不少購房者反映,,經常在網絡平臺上看到心儀價位的房子,向中介詢問才知道平臺上的價格是虛假的,。有些到了現(xiàn)場,,才發(fā)現(xiàn)和網站上的圖片有很大差異。
不僅僅是二手房市場,,租房市場同樣存在著這樣的情況,。網站上的信息不是已經過期了,就是虛假的價格,、圖片,,中介甚至還要提前收取服務費用,讓租客在租房過程中“吃盡苦頭”,。
市民董先生想在東站附近租房,,在各大APP上尋找房源。好不容易挑上幾個適合自己的房源,,打電話向中介詢問并想預約實地看房時,,中介卻告訴他房子早就被租出去了,或者就是價格明顯比平臺上高出很多,。有中介告訴他:“網上的價格就是偏低的,。”
好不容易抽出時間去看看房源,董先生發(fā)現(xiàn)圖片上干凈寬敞的房源只是“賣家秀”,,現(xiàn)實中的“賣家秀”讓他很失望,。“為了租個房子,把我折騰壞了,。平時上班本來時間就不多,,網上的信息都是假的,讓我一次次白跑,。”
而杭州市對此類亂象已經著手開始整治,。6月14日,針對杭州相關網上房源發(fā)布平臺發(fā)布的信息存在失實情況,杭州市住保房管局聯(lián)合市網信辦約談了多家違規(guī)操作的網上房源發(fā)布平臺,,要求整改,。尤其是對房源信息發(fā)布平臺上,價格虛假,、面積虛假,、圖片虛假、描述虛假等情況,,責令各平臺十日內完成自查整改,。市住保房管局還將進一步開展執(zhí)法檢查工作,對不按要求整改的違規(guī)平臺嚴肅查處,。
(原標題:樓市亂象:花160萬沒搖到是因號子費不夠 180萬保證搖到)
24小時熱聞
相關閱讀/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