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發(fā)布“超級工程研究”成果 643項超級工程進入排行榜
12月26日,,中國工程院在北京發(fā)布“超級工程研究”成果,。該成果首次系統研究了近現代中國以工程立國這一基本課題,填補了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空白。
“超級工程研究”成果首次對超級工程作出了清晰完整定義,,即“特定團體為了人類生存和發(fā)展,,實現特定的目的,,運用科學與技術,,投入超大規(guī)模的人力、物力,、財力,,有計劃、有組織地利用資源,,將人類的思考,、發(fā)明和實踐經驗,通過人工和自然的選擇,,采用集成和交叉的方法,,建造的具有超大規(guī)模的、超復雜技術的,、超高風險的、超大影響力的,、改變事物性狀的實體人造物理工程”,。
“超級工程研究”成果還闡述了超級工程的基本特征、標準和分類,。第一次將“超級工程”特征分為主體特征,、次主體特征和一般特征,即“超大性,、獨特性,、地標性、第一性,、唯一性,、謗譽性”,以及“民族性,、地域性和文化性”等,;第一次系統研究描述了“超級工程”的科技、經濟,、社會價值標準,;第一次將超級工程與一般工程做了嚴格區(qū)分,使人們對“超級工程”有了明確的了解和界定,,從而可以科學地判定和確認“超級工程”,。
另外,該成果還首次系統,、多維,、全面研究分析了超級工程的作用,、特點、規(guī)律,。超級工程具有“先進,、先行、先導,、先鋒”四大作用,;具有“決策者青睞、統治者喜好,、時代大勢選擇,、同道模仿與攀比、民間創(chuàng)造與積累,、貪大求奇”六大特點,。科學地揭示了“超級工程”“文明遷徙,、需求拉動,、演化漸進、經濟基礎,、科技進步,、自然力影響”六大規(guī)律,首次發(fā)現不同類型的“超級工程”在人類不同歷史時期的分布與文明地域高度重合,。
成果還精準篩選出跨越古今,、涵蓋中外的643項超級工程進入排行榜。經過初選,、篩查,、初錄和入選程序,最終精選出110項入選《中國古代超級工程排行榜》,,299項入選《中國近現代超級工程排行榜》,,100項入選《世界古代超級工程排行榜》,134項入選《世界近現代超級工程排行榜》,。進入排行榜的643項超級工程,,每一項均通過專業(yè)研討確定其歷史地位,通過專家打分確定其社會價值,。同時,,總結出超級工程投資折算方法,例如以米價法,,用大模型折算萬里長城,,耗資至少10萬多億元。
“超級工程研究”從2019年立項開始,經過5年多共完成了兩大系列研究工作,,一是完成了“超級工程研究”系列報告,,2份總報告、4份專題報告,、4份結題報告,,約146萬字。二是編著即將陸續(xù)出版的出版物29本冊,,約521.5萬字,,其中理論研究《超級工程系列叢書》著作6本,約190萬字,。整個研究涵蓋了古今中外,、跨越了數千年,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學術研究工程,。“超級工程研究”項目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強國提供了重要的科學決策支撐,。
(原標題:中國工程院發(fā)布“超級工程研究”成果 643項超級工程進入排行榜)
【責任編輯:楊 薇】
【內容審核:肖 好】
相關閱讀/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