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的??诜沁z文化展示館,,記錄著城市的變遷
商報全媒體/椰網(wǎng)/海拔新聞記者 鄭塞雯 攝影報道
可愛的海南公仔戲,、濃縮著南洋文化的淺浮雕,、制作精良的瓊劇戲服……來到海口騎樓老街的游客都會往中山路的??诜沁z文化展示館走一走,,這里藏有191個國家級、省級,、市級非遺項目的故事,,記錄著歷史的過往與城市的變遷,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厚重的文化內(nèi)涵,。
“這棟樓以前應該是居民騎樓,,不是老商號,現(xiàn)在是文化展示館了,。”4月7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中山路的海口非遺文化展示館,,縱觀樓身,,是一棟普通的騎樓建筑,并未刻有字匾,。該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展館位于中山路35號,在騎樓歷史資料上并未有相應的記載,。
據(jù)悉,,該展館占地約1283平方米,以“瓊風遺韻·匠心傳承”為主題,,通過實物立體展示海口社會,、生活,、生產(chǎn)三個方面,講述傳統(tǒng)戲曲,、傳統(tǒng)技藝,、傳統(tǒng)飲食和傳統(tǒng)舞蹈等非遺故事。各式各樣的瓊劇戲服,、3D公仔戲臺,、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層出不窮,國家級非遺項目7個,,省級非遺項目10個,,市級非遺項目2個,這些非遺項目中的故事也都藏于此,。
它雖未曾留名騎樓歷史,,如今卻也承載著記錄騎樓歷史的使命,。在展館內(nèi),絡繹不絕的游客在游覽,,循著樓梯往上走,,除了樓梯間一幅幅耐人尋味的老照片外,其中不乏聽到一聲聲的驚嘆,,那是被放在二樓大廳中制作精良的瓊劇戲服及公仔戲臺發(fā)出的驚嘆聲,。
“要說最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是在展館深處擺放著的淺浮雕。”來參觀的游客王女士說,,她對于獨具南洋風情的騎樓建筑情有獨鐘,,總?cè)滩蛔⊥ㄖ系陌咨窕ǘ嗫磧裳郏缃窠K于明白這些淺浮雕是如何制作而成的,。
蘊藏南洋文化的淺浮雕是用灰塑工藝完成的,,紙筋灰和草筋灰是淺浮雕的主要原料,再結(jié)合花鳥草木和中國傳統(tǒng)吉祥符號等海南本土文化,,在鐵絲,、瓦片或竹片搭建的骨架上進行塑造。淺浮雕之所以能夠耐久隔熱,,得益于塑灰的主要材料——珊瑚礁和海螺,。
【責任編輯:趙康麗】
【內(nèi)容審核:孫令衛(wèi)】
版權聲明:國際旅游島商報全媒體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版權作品,歡迎轉(zhuǎn)發(fā),,但非經(jīng)本報書面授權同意,,嚴禁包括但不限于轉(zhuǎn)載或改編、引用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24小時熱聞
相關閱讀/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