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歷史變革丨新時代文化使命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的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游客絡繹不絕,。
在遺址公園不遠處的良渚博物院展出了出土的玉器,、陶器、石器等重要文物,,參觀者們在這里駐足,、凝望。
參觀者:五千年的文明史,,確確實實活生生地展示在我們面前,。這就是文化自信。
浙江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qū)管理委員會副主任 蔣衛(wèi)東:有了這些考古成果之后,,有了這些確鑿的學術依據之后,,我們的文化自信、五千年的文明就不是原來的故事傳說了,,而是有充分的物證,,有現場實證的。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 臧峰宇:中國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中國的當代存在,。文化遺產是一個博大精深,、承載著中華文明數千年獨特價值觀念的系統(tǒng),保護文化遺產意義重大,,這是我們面向未來的文化基礎,,在總書記心中非常重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以考古,、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為主題的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到敦煌莫高窟、殷墟遺址,、云岡石窟,、浙東運河文化園、漢中市博物館等歷史文化遺產地和博物館考察調研,,就文物,、考古、非遺等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引領推動下,,我國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取得重大進展,中華文化煥發(fā)新的時代光彩,。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還進一步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清華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 艾四林: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文化的繁榮發(fā)展,就沒有中國式現代化,,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四個自信”的提出,表明我們黨歷史自覺,、文化自覺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五千多年漫長文明發(fā)展史中,,中華文化不斷給予中華兒女強大的精神力量。
偉大的時代催生偉大的思想,。要把“文化大國”建設成為“文化強國”,,就需要科學的理論掌舵領航。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康震:習近平文化思想最核心的要義就是這“第二個結合”,,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只有讓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才能夠真正使得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現代的,。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傳承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涵養(yǎng)全民族精神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以“根脈”“根基”喻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指出:“中華民族在幾千年歷史中創(chuàng)造和延續(xù)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康震:中國人在五千年的文明當中形成了一套屬于自己的,、而且行之有效的思想觀念、實踐方法,。未來我們也將緊緊依靠和站在這樣雄厚的基礎上,,從而能夠更堅定地邁向未來,這就是根脈的作用,。所以總書記如此熱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他是深刻了解到了這其中的真諦。
燕山腳下,、秦嶺之旁,、良渚古城之側、嶺南鳳凰山邊,,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批準建成的“一總三分”的中國國家版本館,,就像中華文化的“種子庫”,浩瀚的中華文明基因,,在這里依托現代科技力量,,得以保存、賡續(xù),。
中國國家版本館館長 劉成勇:我們保護這些版本就是保護中華文化的種子基因,,把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中華文明,繼續(xù)傳承下去,。
2017年1月,,《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印發(fā),,這是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推動延續(xù)中華文脈、傳承中華文化基因,。
清華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 艾四林:這些年一直在加強頂層設計,。從頂層上、總體上系統(tǒng)去規(guī)劃,,同時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相互協調,。在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力度上,大大加強了,,這種重視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夕陽西下,,華燈初上,,一場由中外音樂家奉獻的長城音樂會正在上演。在長城腳下舉辦這樣的活動,,對長城文化與精神活化利用,,這也是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一項工作內容。
外國觀眾:通常音樂會在音樂廳舉行,,但是這次是在戶外,,在這個很棒的長城腳下,,令人印象深刻。
長城是我國現存體量最大,、分布最廣的文化遺產,。多年來,習近平總書記持續(xù)推動長城的保護工作,,也在思考著如何依托于長城帶給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更大的精神力量,。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方案》,。2021年,,《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guī)劃》印發(fā)?!兑?guī)劃》提出要著力將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打造為弘揚民族精神,、傳承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目前,,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等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正在扎實推進,。
從創(chuàng)建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qū),,打造文物保護利用改革“試驗田”;到整體保護和活態(tài)傳承,,讓文化遺產走進普通人的生活,;再到深入推進文旅融合,不斷豐富旅游的文化內涵……賡續(xù)五千余年不斷的中華文脈開枝散葉,、綿延勃發(fā),,更好適應時代發(fā)展和人民需求。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康震:大家正是因為頂層設計的思想,,所以才能夠在具體實踐當中,,對每一座樓閣、每一條道路,,甚至每一條小船都能夠修建,、完善得非常細膩。所以真正是讓頂層設計和理念,,落實到了具體實踐當中,,進入到了老百姓的內心當中,。
“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彰顯了紅色文化對于中華民族的重要歷史意義,,也體現了在新時代弘揚紅色文化的必要性,。
清華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院長 艾四林: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反復強調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把紅色故事講好,把時代新人育好,,所以我想這些都是體現總書記對紅色文化的高度重視,。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各地充分運用科技與文化,、藝術相結合的手段,,讓蕩氣回腸的紅色歷史再次鮮活起來。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新時代融會貫通、生機勃勃,。在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來,,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到處出現新的“文化熱”,。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康震:中華文明是歷史悠久的文明,,中華文化是讓我們驕傲和自豪的文化。我們在這里生活,,我們也從這里走向世界,。這就是一個自信的中國,這也是一個文化自信的中國,。
江山壯麗,,人民豪邁,前程遠大,。闊步行進在復興之路的偉大征程上,,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堅定文化自信,更有信心更有能力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相關閱讀/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