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須蕭散謫瓊島 文風(fēng)詩韻遺人間
商報全媒體/椰網(wǎng)/海拔新聞記者 魏銘緯
對于蘇軾(號東坡居士)的詩,、詞,、文,喜愛者甚眾,。每每誦讀“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水調(diào)歌頭·丙辰中秋》),、“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方頃之茫然……”(《前赤壁賦》)這些名篇佳句,心中便生出萬般感慨:“郁郁乎文哉,!”但更多的人也僅僅是從字句的表象中去揣摩一二,,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古人為詩,、為詞,、為文皆有感而發(fā),林語堂對蘇軾有過一句精彩的評價:“他(蘇軾)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莊亦諧,生動而有力,。”蘇軾一生的經(jīng)歷與他一生璀璨的作品互為映襯,,他居瓊三年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就藏在感人肺腑的詩詞文章中,。
詩詞文章是萬里投荒者的心靈救贖
絕望之作
如果古人也有朋友圈,,蘇軾必然是發(fā)動態(tài)最頻繁的人。蘇軾是一位熱愛生活,,又擅長于把日常生活轉(zhuǎn)化為文字的人,,大多數(shù)人覺得很普通平常的生活,在他的眼中往往富有濃厚的詩情和哲理,,從而用美麗的詩詞文章表現(xiàn)出來,。
后人搜集整理發(fā)現(xiàn),蘇軾在海南所創(chuàng)作的詩歌今存124首,,這是其在海南時期文學(xué)創(chuàng)作成就最高的部分,。這些詩歌內(nèi)容豐富,是蘇軾晚年貶居儋州時期思想感情最為美妙的藝術(shù)表現(xiàn),;而其中表達在艱苦生活條件下曠達超脫的精神,,也是蘇軾海南時期生活詩篇中最具特色最有韻味的部分。
公元1097年的夏天,蘇軾踏上海南島,,對長居大陸的他而言,,已沒有過去那種“仿佛曾游”的神秘感覺。島上瓊,、崖,、儋、萬四州連環(huán),,到處是坡地山洞,。蘇軾登高北望,視野所及,,只是一片浩渺的海水,。他四顧茫然,陌生無助,,仿佛天地都換了模樣,,一種異國他鄉(xiāng)、永無歸路的凄涼悄然襲上心頭,。他在詩中說道:“四州環(huán)一島,,百洞蟠其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登高望中原,但見積水空,。此生當(dāng)安歸,,四顧真途窮。”
北宋神宗熙寧年間,,朝廷改儋州為昌化軍,,治下設(shè)宜倫、昌化,、感恩三縣,。據(jù)記載,當(dāng)時這三個縣“地大物博,,人口稀少”,,總共才有百姓800余戶,不到3000人,。宋朝建國許多年后,,一提起這里,當(dāng)時的人們腦袋里還是會“嗡”地一聲,,冒出八個瘦骨嶙峋的大字:窮鄉(xiāng)僻壤,,蠻荒之地,。
當(dāng)時的海南島是窮鄉(xiāng)僻壤中的窮鄉(xiāng)僻壤,是罪官們貶謫最遠最苦的地方,,一旦過來了就是九死一生,,如果在官場上不把人得罪到?jīng)]有回旋的余地,讓對方這輩子實在不想再見到你,,一般不會把人往這兒貶,。
臨行前,六十二歲的蘇軾向親友們一一交代后事,,如同永別,。他認(rèn)為自己“垂老投荒,無復(fù)生還之望”,,決定到海南之后,,“首當(dāng)作棺,次便作墓”,,死后葬在海南,,并為此立下遺囑。在他看來,,自己都六十多歲了還被貶去海南島,朝廷的意圖再明顯不過了,。
“你想想,,能說出這樣的話的人,他會是什么心情,?一定是萬念俱灰,、積郁難平了。”海南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教授,、中國蘇軾研究學(xué)會理事,、海南省蘇學(xué)研究會副會長海濱說:“蘇東坡不是圣人,在等身的成就之外,,他也是一個普通人,,從黃州到惠州到儋州,朝廷將他一貶再貶,,他也難免會灰心喪氣,,甚至絕望。”
可是渡海來瓊后,,蘇東坡卻幫著當(dāng)?shù)氐睦习傩兆隽嗽S多實實在在的好事,,一位“心如死灰”的罪臣貶官,連自身都難保了,,為什么他還會留下那么多的功業(yè),?是什么讓他發(fā)生了如此大的轉(zhuǎn)變,?
“這就是我們說的,蘇東坡的特別之處了,,除了一向秉持的民本思想使他暫時無暇顧及自身的情緒外,,寫詩寫文、思考人生的愛好和習(xí)慣也救贖了他,。”海濱說,。
就連他的弟弟蘇轍,在《子瞻和陶淵明詩集引》中也說蘇軾在海南時“日啖薯芋,,而華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但他“獨喜為詩,精深華妙,,不見老人衰憊之氣”,。抒寫貶謫時期復(fù)雜矛盾的人生感慨,成為蘇軾在海南創(chuàng)作詩文的主要內(nèi)容,。但和黃州時期相比,,蘇軾積極入世和消極出世的矛盾由勃郁不平轉(zhuǎn)為委婉平和,感情的激波巨浪趨于漣漪微瀾,。只是平和中仍寓不平,,漣漪下猶有激流,思想上的種種矛盾仍交織在一起,。
夢中得句
寫下描述海南島地理風(fēng)貌的詩句“四州環(huán)一島,,百洞蟠其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時,,蘇軾正乘坐“肩輿”,行走在去往儋州的路上,,看著四周新奇的海島景象,,稍一凝神,他又覺得十分熟悉,。他想起了《莊子·秋水》中曾提到:“計中國之在海內(nèi),,不似稊米之在太倉乎?”
在浩瀚的宇宙里,,中國就像是“太倉”中一粒米,,渺小的個人又何必為歸與不歸而煩惱?于是他頑皮地設(shè)想自己是一只螞蟻,,突然遇到一盆水倒在路上,,慌忙爬上飄浮在水面的一片小草葉,茫茫然不知道自己將漂向何方,。不久,,水干了,,螞蟻徑直回家,見到自己的同類,,不禁哭著說:“只差一點就見不到你了,。”想到這里蘇軾忍不住笑了。后來,,他將這思索的片段寫成一篇充滿智慧與機趣的短文——《試筆自書》:“覆盆水于地,,芥浮于水,蟻附于芥,,茫然不知所濟,。少焉水涸,蟻徑去,,見其類,,出涕曰:‘幾不復(fù)與子相見,豈知俯仰之間,,有方軌八達之路乎,!’念此可以一笑。”
蘇軾在這篇短文中由小視大,,以螞蟻的卑微可笑來喚醒自己,,從而得以超越悲哀,保持樂觀的精神,。
身處絕域的愁懷終于消散,,蘇軾怡然自得地坐在“肩輿”上,用他一雙飽覽天下名勝的慧眼,,欣賞著沿途的熱帶風(fēng)光。轎子一晃一晃,,重復(fù)單調(diào)的節(jié)奏,,給人一種舒服而疲倦的感覺,令人懨懨欲睡,。不知不覺中,,他酣然進入了夢鄉(xiāng),在夢中吟詩時忽然得到一個佳句,,正沉吟間,,一陣清風(fēng)急雨撲面而來,將他驚醒,。他所夢詩句清清朗朗,,與眼前情境相合:“幽懷忽破散,永嘯來天風(fēng),。千山動麟甲,,萬谷酣笙鐘,。”——《行瓊儋間,肩輿坐睡夢中得句云千山動鱗甲萬谷》,。
眼前,,海風(fēng)似乎正從天上吹來,而海浪奔騰呼嘯,,千山萬谷發(fā)出笙鐘般的回響,,草木蔥蘢,熠熠發(fā)光,,使人心曠神怡,,超然物外:“急雨豈無意,催詩走群龍,。夢云忽變色,,笑電亦改容。應(yīng)怪東坡老,,顏衰語徒工,。久矣此妙聲,不聞蓬萊官,。”
他覺得很久沒有聽見過如此美妙的音樂了,,不禁神思飛揚,突發(fā)奇想:也許群仙正在天上宴樂,,急雨雷鳴是天上的樂聲,,變幻的云霓與耀眼的閃電是群仙的笑臉,他們是在為我北歸有期而歡欣,,還是在嘲笑我老境已深仍修證未圓,,徒有文辭盛名呢?整首詩氣魄雄偉,,奇趣橫生,,歷來被推為上乘之作。
隨著轎夫的步伐漸漸深入島的中心,,風(fēng)中的海腥味也漸漸淡了下來,,儋州很快就要到了。忽然,,前面閃出一座奇特的山嶺,,只見孤峰高聳靈秀,土石五色斑斕,,古松雜樹其間,,迎面給人一種天荒地老的蒼茫感,一種遠遠走不到盡頭的異樣的孤獨情懷,。蘇軾猛然悟到,,這不正是傳說中女媧補天的五色石嗎,?于是他吟詠了踏進儋州地界時的第一首詩《儋耳山》:“實兀隘空虛,他山總不如,,君看道旁石,,盡是補天余。”
他不由想起自己坎坷的一生,,與世格格不入,,就像這補天余下的石頭,本應(yīng)登天卻淪落下界,,但超凡之質(zhì)正是“隘空虛”的本源,,凡庸的世間又如何能夠相容?如今回到這天的盡頭,,恢復(fù)自然本性,,任運而行,也就無怨無恨了,。
他把生活詩化 化解人生風(fēng)霜
海島“奇遇”
除了隨遇而安思想的自然流露,,蘇軾在海南期間,其詩歌的另一重要內(nèi)容是對謫居海南的生活以及本土民風(fēng)民情,、自然風(fēng)光的贊美和描繪,,一改當(dāng)時世人對海南島窮鄉(xiāng)僻壤、蠻荒之地的單一刻板印象,,也為后世研究古時海南黎,、漢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
在蘇軾生活的年代,,海南島的黎民多依靠賣香為生,,不事耕種,因此島上物質(zhì)匱乏,,不但無肉無藥,,就連糧食米面都要靠海船販運,一遇天氣變化,,海運中斷,蘇軾便難免有斷炊之憂,。每當(dāng)無米下鍋時,,鄰里左右總會饋送酒食,“只雞斗酒”已是厚贈,,有時蘇軾上街閑逛時還有些奇遇,。這“奇遇”,他在《和陶擬古九首》中就有描寫:“黎山有幽子,,形槁神獨完,。負(fù)薪入城市,,笑我儒衣冠。生不聞詩書,,豈知有孔顏,。倏然獨往來,榮辱未易關(guān),。日暮鳥獸散,,家在孤云端。問答了不通,,嘆息指屢彈,。似言君貴人,草莽棲龍鸞,。遺我古貝布,,海風(fēng)今歲寒。”
在蘇軾的眼中,,這是一位進城來的山民,,雖然賣柴為生,樣子看起來有點干瘦,,但兩眼光芒飽滿,,雖不聞詩書禮樂,那超然飄逸的神情卻讓蘇軾贊嘆不已,。
盡管語言不通,,對方還是看出了蘇軾高貴的氣質(zhì),為他的流落而彈指嘆息,。最后這奇特的樵夫竟將自己賣柴所得的吉貝布送給了素不相識的蘇軾,,好像在叮囑他今年海風(fēng)較大,注意防寒,。這兄弟般的關(guān)愛深深感動了蘇軾,。
當(dāng)?shù)氐拇迓洳季帧⒚耧L(fēng)民情,,也深深讓他覺得有趣,。有一天,蘇軾外出訪友,,和朋友言談甚歡,,不舍離開。兩人談到興起,,朋友的家人便拿來一壇美酒來為他們助興,,蘇軾與朋友都愛飲酒,兩人一不小心就喝到了傍晚。見天色已晚,,蘇軾只能依依不舍地與朋友告別,,趁著酒興未消踏上了歸途。于是:“半醒半醉問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尋牛矢覓歸路,家在牛欄西復(fù)西,。總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蔥葉送迎翁。莫作天涯萬里意,,溪邊自有舞雩風(fēng),。”
海島民居散亂,家家戶戶都在竹梢刺藤之間,,看上去并無二致,。蘇軾常常迷路,如今在半醒半醉間便更加認(rèn)不清方向,,只好以牛矢,、牛欄作為認(rèn)路的標(biāo)志。而那些扎著兩個小抓髻的黎家頑童,,如今都已和他熟識,,也樂于與他親近,就在他的身后牽著他的衣袍戲弄他,,他也毫不在意,。
還有一天,蘇軾在路上遇到一位七十多歲的當(dāng)?shù)乩蠇D在田間勞作,,便饒有興趣地脫下鞋子,,光著腳下地仔細(xì)端詳她。那老婦見到蘇軾散發(fā)跣足,,文雅中帶著不羈的樣子,,不禁對他開起了玩笑:“內(nèi)翰昔日富貴,一場春夢矣,!”
蘇軾愣了片刻,,隨即笑著應(yīng)允。后來,,大家都叫這老婦人為“春夢婆”,。
“蘇東坡一生顛沛流離,去過杭州,、黃州,、惠州等多個地方,,二十多歲就能寫出‘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的詩句,,你說他在海南時,會不會早就自己悟到了‘昔日富貴一場春夢’,?”海濱認(rèn)為,,無論這個故事是不是蘇軾自己杜撰的,但有一點可以明確,,就是當(dāng)?shù)氐睦杳癜傩沾_實給了蘇軾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人生體驗,,而我們也能從中得知,那個時候海南本土既淳樸善良又怡然自得的民風(fēng)民情,。
謫居三適
在蘇軾的日常生活中,,梳頭和沐浴原是他的兩大愛好,也是簡單而易行的保健方法,。但是海南既無浴室,,也無澡盆之類,洗澡很不方便,,于是只好采用當(dāng)?shù)厝说霓k法,,每晚睡覺前雙手指按摩全身,當(dāng)?shù)厝朔Q為“干浴”,。在《次韻子由浴罷》一詩中,,他還幽默地以老雞倦馬自比,抒寫干浴的樂趣:“老雞臥糞土,,振羽雙暝目,。倦馬馬展風(fēng)沙,奮鬣一噴玉,。垢凈各殊性,,快愜聊自沃。”在詩文中,,蘇軾還記敘了效仿當(dāng)?shù)厝顺科?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洗漱,、午睡、晚上泡腳的習(xí)慣,。每天清晨,,遠處的海潮發(fā)出雷鳴般的轟響,卻影響不了這海島腹地的安眠,;當(dāng)太陽升起,,露水還未全干,他無憂無慮地起床,,在晨風(fēng)清涼里洗臉梳頭,,有著說不盡的清爽與舒暢:少年苦嗜睡,朝謁常匆匆。爬蚤未云足,,已困冠巾重,。何異服轅馬,沙塵滿風(fēng)鬢,。雕鞍晌珂月,,實與杻械同。(《旦起理發(fā)》)
回想年輕的時候,,貪睡不愿早起,;因為朝謁,每天都要強迫自己打斷睡夢,,匆匆起床,;頭發(fā)還沒有梳好,就要套上衣冠,,出門上朝,,那樣的感覺真是與拉轅的牛馬沒有差別。一路上雖是環(huán)佩叮咚,,但聽起來就像枷鎖發(fā)出的聲響,。而今昔對比,真像得到了完全徹底的解放,。這樣的樂趣恐怕是在滾滾紅塵中碌碌奔忙的人所難以體會得到的,。
除了早起梳頭,漫長的午后在窗下悠閑地打盹,,也是蘇軾在海島生活中的一大樂趣:蒲團蟠兩膝,,竹幾閣雙肘。此問道路熟,,徑到無何有,。身心兩不見,息息安且久,。(《午窗坐睡》)
把兩腿盤起來坐在蒲團上,,兩肘隨意地靠著竹幾,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想,,很快便進入到恍惚的“無何有之鄉(xiāng)”,這在《莊子》中被稱為“非夢亦非覺”的空靈狀態(tài),。
海島之上,,當(dāng)?shù)厝?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洗澡雖然不太方便,卻可以經(jīng)常洗腳,。蘇軾也效仿他們,,每晚睡覺之前都要備上足夠的冷水和熱水,,盡情地浸泡洗濯一番。志得意滿之余,,他還作了《夜臥濯足》一詩:“長安大雪年,,束薪抱衾裯。云安市無井,,斗水寬百憂。今我逃空谷,,孤城嘯鵂鹠,。得米如得珠,食菜不敢留,。”
據(jù)《西京雜記》曾記載:漢元封二年長安大雪,,柴草奇缺,小小一束柴便能換上一匹綢緞,;而同在北方的云安,,則水貴如油。杜甫曾有詩道:“云安沽水仆奴悲”,、“斗水何值百憂寬”,。如果處在這兩個地方,當(dāng)然不可能燒水洗腳,。儋州雖然遠在嶺南海外,,氣候濕熱、米貴如珠,,“夏秋之交,,物無不腐壞者(《書海南風(fēng)土》),但柴水不缺,,用熱水或冷水泡腳,,自可盡情如意,暢快淋漓,。
這期間,,蘇軾一邊聽著爐火上沸水發(fā)出的颼颼聲響,一邊不時地在瓦盎里加入冷水和熱水,,洗上一盞燈的時間,,然后在燈下剪一剪腳指甲,身心快意,,非常舒暢,。
除了抒發(fā)洗腳對身心的舒適,他還認(rèn)為,,冷熱水洗腳在濕氣較重的海島上還具有健身的效果:天低瘴云重,,地薄海氣浮,。土無重膇藥,獨以薪水瘳,。誰能更包裹,,冠履裝沐猴。
生活在“天氣卑濕,,地氣蒸溽”的海島上,,老年人很容易得腳腫病,雖然缺醫(yī)少藥,,但洗腳時交替使用冷水熱水,,在蘇軾看來,倒也不失為一種健身祛病的“奇藥良方”,。在這天然無為的海島里,,誰還會再把腳裹起來,像沐猴一樣矯情打扮,,虛有其表呢,?
后來,蘇軾便將《旦起理發(fā)》,、《午窗坐睡》和《夜臥濯足》三首詩編為組詩《謫居三適》,,寄給遠在杭州的密友高僧參寥子,與他同享,?!吨?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居三適》中充滿了自信和自得,似乎不謫居就無法體驗到這“三適”,,大有“捷足先登,、先享為快”的瀟灑氣度。隨遇而安的思想浸透了他的日常生活,,經(jīng)過他詩筆的美化而成為一種動人的生活情趣,。
他的詩文推動海南詩歌創(chuàng)作進入輝煌時代
“辟南荒之詩境”者
史料記載,海南三年,,蘇軾傾心著書立說,,續(xù)寫完成了《東坡易傳》《東坡書傳》《論語說》3部經(jīng)學(xué)著作,撰寫文章160余篇,,創(chuàng)作詩歌170余首,。蘇軾在海南的作品流傳至中原后,成為中原人士了解海南風(fēng)土人情的一個窗口,,北宋著名詩人黃庭堅贊曰:“東坡嶺外文字,,讀之使人耳目聰明,如清風(fēng)自外來也,。”
有關(guān)蘇軾海南詩歌在北南宋之交的盛行,,宋代的文學(xué)家朱弁有下面一段記載:“崇寧,、大觀間,海外詩盛行,,后生不復(fù)有言歐公者,。是時朝廷雖嘗禁止,賞錢增至八十萬,,禁愈嚴(yán)而傳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誦坡詩者,,便自覺氣索,,而人或謂之不韻。”
有學(xué)者分析,,從字面上看,“海外詩”指蘇軾在海南的詩歌,,根據(jù)古人的話語習(xí)慣,,雖然這段話所敘的并不一定局限于蘇軾在海南的創(chuàng)作,但是文中既然突出了“海外”,,則其海南之作必定非常重要,。可見,,蘇軾在海南創(chuàng)作的詩歌在當(dāng)時以及其去世后不久,,就在全國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力。
海南的名士以及曾在海南做官的人士,,十分重視蘇軾在海南期間的創(chuàng)作,,收集編輯成《居儋錄》和《海外集》,成為海南歷史上最早的詩文集,,其中文學(xué)價值最高的便是蘇軾的詩歌,。此集問世后,備受世人推崇,,清乾隆四十年時,,儋州郡守蕭應(yīng)植在《海外集序》中說:“夫坡公詩文,地負(fù)海涵,,雄視百代,,學(xué)者固當(dāng)力窺全豹”,而在不能獲得全集的情況下,,《海外集》已經(jīng)彌足珍貴,,“資其言論文章,以為高山景行,,則一鱗一爪,,未嘗不可會神龍之全體,,幸勿以崑山片玉而少之也。”
乾隆年間名士陳景塤在《重修海外集序》中說:“昔人謂公(蘇軾)放浪嶺海,,其文益?zhèn)?,?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斡造化,元氣淋漓,。今讀其書,,渾涵光芒,自作一家,,潯所謂‘一代文章之宗’矣,。”可見在清代人眼中,蘇軾早成為海南文學(xué)之宗師,。就詩歌而言,,蘇軾也是被推為“辟南荒之詩境”者。
改變海南文化教育的功臣
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蘇軾對海南詩歌史影響力,,包括他在其中的地位,是與他在整個海南歷史文化發(fā)展過程中的崇高地位和深遠影響分不開的,。
蘇軾在海南歷史上,,是公認(rèn)的對海南文化教育的開創(chuàng)成就的功臣,清代名士陳烺寫《重修東坡書院有感》言:“宋朝一日攻朋黨,,儋耳千秋得太師,。”陳景塤在《重修海外集序》也謂蘇軾“一言一行,海表欽式,,其為功于瓊之人者,,正復(fù)不小”。
清末民初海南著名學(xué)者王國憲,,在《重修儋縣志序》中的大部分篇幅,,都論述了蘇軾對海南的開化之功,他開頭便說:“北宋蘇文忠公來瓊,,居儋四年,,以詩書禮樂之教轉(zhuǎn)化其風(fēng)俗,變化其人心,,聽書聲之瑯瑯,,弦歌四起,不獨‘千山動鱗甲,,萬谷酣笙鐘’,,辟南荒之詩境也。”他在文末又強調(diào):“文忠公之教澤,,流傳千古矣,。”
而《儋縣志》則明言:“吾儋自宋蘇文忠開化,,一時州中人士,王,、杜則經(jīng)術(shù)稱賢,,應(yīng)朝廷之征聘;符,、趙則科名濟美,,標(biāo)瓊海之先聲。迄乎有元,,薦辟卓著,。明清之季,多士崛起……人文之盛,,貢選之多,,為海外所罕見。”清代的名士劉鳳輝更是在《居儋錄序》中直言:“自公謫居此邦,,德教所盛,,優(yōu)游濡染,骎骎有聲名,,文物風(fēng)開瓊南風(fēng)氣者,,非公而誰哉,?”這些名官名士的言論都成為了評判蘇軾詩文在海南歷史地位的經(jīng)典論斷,。
而文化教育觀念和風(fēng)氣的轉(zhuǎn)變,也必然推動詩歌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蘇軾的學(xué)生中,,瓊州人姜唐佐成為有記載的第一個海南本土的舉人?!?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儋縣志》中所列其他有成就的文士也都是“自宋蘇文忠公開化”之后而成材的,。根據(jù)記載,宋代的科舉考試雖著重策論,、主寫文章,,但作詩這項要求也從來就沒有在科舉考試制度中消失過,因此他們登科上榜,,也必須過作詩這一關(guān),。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從海南本土走出去的這些科舉佼佼者,,也必為善詩之人,,只不過他們的詩作沒有流傳下來而已。而他們作為第一批有名的海南本土詩人,,正是通過師承蘇軾,,推動海南詩歌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過南宋和元代的默化孕育,至明代而迎來海南詩歌創(chuàng)作的輝煌時代,。
連線專家
蘇東坡在海南的三年,,是如何度過的?
海南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教授,、中國蘇軾研究學(xué)會理事,、海南省蘇學(xué)研究會副會長海濱:很多時候,蘇東坡都在寫詩文,,在海南三年,,可以說是平均三天寫一首詩,平均一年寫出一本著作,。從今天來看,,他在當(dāng)時那樣“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的環(huán)境里,,還在那樣認(rèn)真地治學(xué)、寫詩,、著文,,可見他對寫詩寫文的熱愛。
蘇東坡在海南寫的詩文有什么主題,?
海濱:蘇東坡是一位熱愛生活,,又擅長于把日常生活轉(zhuǎn)化為文字的人,大多數(shù)人覺得很普通平常的生活,,在他的眼中往往富有濃厚的詩情和哲理,,從而用美麗的詩詞文章表現(xiàn)出來。當(dāng)我們翻看他的《海外集》,,也不難發(fā)現(xiàn),,他在海南所寫的詩文,不光是為了宣泄自己的小情緒,,更多時候是經(jīng)過認(rèn)真思考后所寫的,,是有意識選擇比較深刻的主題。
在來海南之前,,蘇東坡是什么樣的心態(tài),?
海濱:他認(rèn)為自己“垂老投荒,無復(fù)生還之望”,你想想,,能說出這樣的話的人,,他會是什么心情?一定是萬念俱灰,、積郁難平了,。蘇東坡不是圣人,他也是個普通人,,從黃州到惠州到儋州,,朝廷將他一貶再貶,他也難免不會灰心喪氣,,甚至絕望,。
渡海來瓊后,絕望的蘇東坡卻幫著當(dāng)?shù)氐睦习傩兆隽嗽S多實實在在的好事,。您認(rèn)為是什么在支撐著他,?
海濱:一位心如死灰的罪臣貶官,連自身都難保了,,為什么他還會在海南留下那么多的功業(yè)呢,?是什么讓他發(fā)生了如此大的轉(zhuǎn)變呢?這就是我們說的,,蘇東坡的特別之處了,,除了一向秉持的民本思想使他暫時無暇顧及自身的情緒外,寫詩寫文,、思考人生的愛好和習(xí)慣也救贖了他,。
【責(zé)任編輯:王曉倩】
【內(nèi)容審核:林思冰】
版權(quán)聲明:國際旅游島商報全媒體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版權(quán)作品,,歡迎轉(zhuǎn)發(fā),,但非經(jīng)本報書面授權(quán)同意,嚴(yán)禁包括但不限于轉(zhuǎn)載或改編,、引用等,,違者必追究法律責(zé)任。
24小時熱聞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