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這7類食物,,最好不要再吃了
發(fā)霉的面包,、發(fā)芽的土豆、長毛的水果……為了不浪費,,很多人洗一洗、切一切就繼續(xù)吃,,殊不知有些食物一旦變質,,很可能會引發(fā)食物中毒。日常生活中,,這7種看似沒壞但有很多安全隱患的食物,,大家多注意,最好別吃,!
1.有哈喇味兒或發(fā)苦的堅果
不少人家里都有堅果,,尤其是逢年過節(jié),會囤得更多,。但堅果熱量高,,每次吃不了多少,容易被剩下,。
堅果如果儲存不當,,輕則容易氧化產生哈喇味兒,不僅影響口感和營養(yǎng),,氧化分解的產物還會刺激胃腸道,,可能引發(fā)胃腸炎;重則容易受黃曲霉菌污染,,產生黃曲霉毒素,。這種毒素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證的一類致癌物,毒性是砒霜的68倍,,且耐高溫,,280℃以下很難被破壞。
如果是苦杏仁,,毒性就更加“立竿見影”,。苦杏仁中的氫苷會在體內分解產生氫氰酸,,吃上20~60粒就會中毒,。
預防建議:堅果如果吃出了哈喇味兒、苦味,,需立即丟棄,,并漱口?;ㄉ?、瓜子、核桃等霉變風險較高,,建議購買小包裝并密封,,放置在避光陰涼的地方保存,。
2.泡時間長的木耳
有人認為木耳泡久了,肉質更厚實好吃,。其實,,如果泡得太久,很容易出現米酵菌酸中毒,。
米酵菌酸是由椰毒伯克氏菌產生的耐熱毒素,,這種菌喜歡在溫暖的環(huán)境中繁殖,產毒最佳溫度是26℃,,所以夏季是中毒高發(fā)季,。
由于無臭、無味,,所以即使被污染了也看不出來,。米酵菌酸主要損害肝臟,、腎臟和神經系統(tǒng),,不存在安全劑量,攝入1毫克就可能致命,,致死率在40%以上,。
在以往發(fā)生中毒的案例中,泡發(fā)時間大多超過1天,,如果控制在幾個小時內,,一般不容易產生米酵菌酸。實驗表明,,散裝木耳更容易攜帶椰毒伯克氏菌,。在25℃以上的環(huán)境中泡發(fā),米酵菌酸產生的速度快,。
預防建議:選擇正規(guī)的包裝木耳,,在泡發(fā)前清洗干凈,泡發(fā)時間控制在4小時內,,溫度盡量在25℃以內(最好冷藏泡發(fā)),。在泡發(fā)過程中可以換1~2次水,如發(fā)現發(fā)黏或有異味應及時扔掉,。如需過夜,,應放到冰箱中密封并冷藏,第二天盡早食用,。
3.發(fā)芽的土豆
土豆能存放,,不少人經常一買一大兜。但是放久了,,發(fā)芽了,,又舍不得扔,,覺得挖掉芽吃沒什么。
實際上,,發(fā)芽的土豆里含有龍葵素,。龍葵素是一種天然毒素,正常情況下,,土豆中龍葵素的含量很低,,含量一般為5毫克/100克~10毫克/100克,可是一旦土豆發(fā)芽,、變綠,,龍葵素含量就會急劇上升。在芽眼四周和變綠部位,,含量極高,,每100克可達500毫克,食用非常危險,。
人一旦誤食,,輕則可能出現咽喉灼熱、惡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炎癥狀,;重則可能導致呼吸困難、昏迷,,甚至死亡,。如果一次吃進50克已變青發(fā)芽的馬鈴薯(約含200毫克龍葵素)就可發(fā)生龍葵素中毒。
預防建議:在購買土豆時,,盡量挑選表皮光滑,、顏色正常的。儲存土豆時,,最好將其放在陰涼,、干燥、通風的地方(不超過10℃),,避免陽光直射,,可以延緩土豆發(fā)芽的速度。土豆發(fā)芽或者表皮變綠,,最好別吃,。除了發(fā)芽的土豆,未成熟的青番茄也含有龍葵素,,也不建議食用,。
4.發(fā)苦的瓜果
瓜果發(fā)苦時,很多人可能會以“苦味敗火”為由不舍得扔,。
但是這些本身不苦的葫蘆科瓜類(瓠瓜,、絲瓜,、西葫蘆、黃瓜等)變苦,,是因為產生了苦味的葫蘆素,。葫蘆素是一種熱穩(wěn)定性較強的毒素,即使高溫烹飪也難以分解,,這種毒素會攻擊神經系統(tǒng),,讓人頭暈、嘔吐,、腹痛,,甚至器官衰竭。
預防建議:挑選瓜果時,,要觀察表皮是否有異常斑點或腐爛痕跡,,選擇表皮完整無磕碰的。一旦發(fā)現不該苦的瓜果發(fā)苦,,務必果斷丟棄,,不要抱僥幸心理。
5.部分腐爛,、發(fā)霉的蔬果
部分腐爛的蔬菜和水果,,有人覺得去掉爛的部分就沒事兒了,。其實,,即使去除腐爛部位,健康部分也可能已被細菌和霉菌污染,,產生亞硝酸鹽,、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質。
比如腐爛的生姜會產生毒性很強的黃樟素,,即使少量食用,,也可能引發(fā)肝細胞中毒和變性,損害肝臟功能,;實驗發(fā)現,,發(fā)霉的蔬菜中亞硝酸鹽含量是未發(fā)霉時的2倍。長期食用,,亞硝酸鹽會影響血液的氧氣運輸,,導致皮膚、嘴巴變藍,,出現貧血等問題,。
預防建議:蔬菜現買現吃,避免長時間存放,。一旦發(fā)現蔬菜部分腐爛,,最好整個丟掉,,不要抱僥幸心理食用剩余部分。
6.紅心或有酒糟味的甘蔗
紅心甘蔗不是含糖高,,而是發(fā)生霉變的表現,。
每年的2~4月,天氣逐漸回暖,,甘蔗容易被節(jié)菱孢霉菌污染,,產生3-硝基丙酸,出現“紅心”現象,。
3-硝基丙酸是一種強烈的神經毒素,,進入人體后會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造成損傷。中毒潛伏期短,,一般數分鐘到數小時,,初期表現為消化功能紊亂,如惡心,、嘔吐,、腹痛等,隨后可能出現頭暈,、頭痛,、視力模糊等癥狀,嚴重時可導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目前,,3-硝基丙酸中毒尚無特效解毒劑,只能對癥治療,。
預防建議:購買甘蔗時,,注意觀察切面顏色,如果發(fā)現紅心或有酒糟味等異常,,就不要買了,。如果買了整根,發(fā)現異常要及時扔掉,,其他無紅心的部位最好也不要吃了,,毒素可能已滲透到其他部位。
7.死掉的螃蟹
螃蟹雖鮮美,,但死了的螃蟹就別吃了,,風險大于收益。
螃蟹尤其是河蟹,,屬于雜食性動物,,除了活物,也會吃一些腐爛的食物,,攜帶大量細菌,。一旦死亡,,其體內細菌會迅速繁殖,分解蟹體中的蛋白質,,產生大量組胺等生物胺類物質,。
組胺具有較強毒性,即使烹飪后也無法完全消除,。有實驗發(fā)現,,這些胺類物質,會隨著溫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加,。在20℃下3小時和12小時,,組胺含量分別為6.3毫克/100克和7.4毫克/100克。而8毫克的組胺就會讓人輕微中毒,,100毫克就會出現嚴重中毒,。
食用死蟹可能導致過敏性中毒,出現皮疹,、瘙癢,、呼吸困難等癥狀,嚴重時可能引發(fā)過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預防建議:挑選鮮活螃蟹,切勿因死蟹便宜而購買,。烹飪前如果發(fā)現螃蟹已死了幾小時,,就別吃了,否則可能得不償失,。
(原標題:提醒,!這7類食物,最好不要再吃了)
【責任編輯:馮 超】
【內容審核:孫令衛(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