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這種看似自由的生活態(tài)度,,正在消耗你的生命力
那些不因為麻煩而退縮的日子,是我們活得最鮮活的證明,。
你們有沒有過這種狀態(tài)——想自己做飯吃得健康,,一想到還要買菜、切菜,、刷碗,,還是點外賣得了;想交新朋友,,一想到要和陌生人從零開始熟悉,,還要磨合,瞬間沒有動力了,。
因為“怕麻煩”而避免和世界碰撞,,把自己的生命蜷縮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像一株始終沒辦法破土而出的植物,,常年處于低活力狀態(tài),。
1.“怕麻煩”往往會消耗我們的生命力
怕麻煩不是“不想做”,而是“想做,,但算了”,。
生活中這些一點一滴的“想做”但“算了”,可能當下覺得很舒適,,但也會在慣性的驅使下,,讓人滑入生活停滯的狀態(tài)。
當我們?yōu)榱吮苊馐軅辉俑冻稣嫘?、為了避免麻煩而放棄嘗試時,,會把自己限制在一個看似安全、實則僵化的舒適區(qū)里,,喪失和世界的真實鏈接,,讓向外探索的觸角逐漸萎縮,活力也慢慢消失,。
2.做發(fā)自內心想做的事情,,從中體會到快樂
內驅力強的人總是生機勃勃,因為內在動機的滿足能給人帶來巨大的幸福和愉悅,。
越去做發(fā)自內心想做的事情,,就越能從中體會到快樂,,也就越想繼續(xù)做。
我們每個人都天然有向外探索和成長的動力,,只要這份動力不被破壞,,就能推動我們去充分體驗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去活出自己,,感受到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就像積極投入某段關系,在爭吵摩擦后,,關系居然變得更加真實和親密,;就像從零開始學一門樂器,磕磕巴巴終于能彈出一首完整的曲子的時刻,,覺得一切都值得,。
3.養(yǎng)成不怕麻煩的體質,擁有向外探索的底氣
很多人認為,,只要規(guī)避掉麻煩,、不去面對風險,就能在自己小小的領地里持久地享受安全感,,而事實卻是,,內在安全感的建立,恰恰源于充分去體驗不安,。
在面對麻煩到解決麻煩的循環(huán)中,,我們會對自己越來越有信心。所以不妨在結果可控的范圍內,,在面臨“做與不做”的選擇時,,毫不猶豫地選擇那條更難的路,一開始步子不用邁得太大,,例如:
5分鐘啟動法則:5分鐘能搞定的事情就立刻去做,,5分鐘搞不定的事情就先做5分鐘。大腦的畏難情緒往往在啟動后消散,,就像推巨石最初最費力,,滾動后慣性會接管。
建立麻煩清單:寫下所有因為怕麻煩而擱置的事情清單,,按麻煩程度分級,,從易到難每周完成1—2項,逐步建立對麻煩的耐受,。
在沖突中多堅持一個回合:每次遇到困難想逃避,,或者面對沖突總是妥協(xié)退讓時,嘗試多堅持一個回合,多表達一句立場,,就算最終依然妥協(xié)了,,也要慶祝自己做出的一點點努力。
這些小小的行動或許不會有天翻地覆的變化,,但依然能收獲一種“我在突破自己”的成就感,,也是在為下次面對更大的麻煩積蓄能量。
那些不因為麻煩而退縮的日子,,也是我們活得最鮮活的證明,。
(原標題:夜讀|這種看似自由的生活態(tài)度,正在消耗你的生命力)
【責任編輯:黃奕宏】
【內容審核:符 堅】
相關閱讀/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