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金融監(jiān)督管理總局發(fā)布風險提示
近期,在社交平臺上出現(xiàn)打著“債務重組”“債務優(yōu)化”旗號的不法貸款中介信息,,誘導消費者“借新還舊”或者申請高息過橋墊資,,這種所謂的“重組”和“優(yōu)化”不僅隱藏著高額收費陷阱和個人信息泄露等風險,而且可能被誘騙實施詐騙等犯罪行為而觸犯法律,。為此,,國家金融監(jiān)督管理總局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fā)布風險提示,,提醒廣大群眾警惕不法中介誘導,認清“債務重組”的本質(zhì)及其背后隱藏的風險,,防范合法權益受到侵害,。
此類“債務重組”貸款中介活動主要有以下兩種套路:
一、借新還舊,。不法貸款中介以“債務優(yōu)化”“幫助解決債務問題”等名義,,為貸款償還壓力較大或已逾期的消費者推薦“無抵押信用貸款”,協(xié)助辦理相關手續(xù),,并促成貸款機構發(fā)放相關貸款,,用于“置換”消費者原有貸款。貸款中介根據(jù)消費者征信情況收取高額手續(xù)費,。
二,、提供高息墊資,收取“砍頭息”,。不法貸款中介以幫助消費者“養(yǎng)好征信”等名義,,誘導消費者向其申請墊資,再幫消費者申請貸款償還墊資,。在此過程中,,中介機構首先收取一筆不菲的墊資費,促成貸款后再按放款額一定比例收取高額的服務費,。
參與上述“債務重組”可能給消費者帶來以下風險:
一,、高額息費導致的還款壓力。不法中介為牟取利益,,在誘導消費者“以貸還貸”或者使用其提供的過橋資金時往往從中收取服務費,、手續(xù)費、墊資過橋利息等各種名目的高額費用,,消費者“債務重組”后的綜合資金成本遠遠高于正常銀行貸款的息費水平,,尤其是通過中介墊資再貸款償還墊資的方式,不僅要承擔墊資費,,還要承擔高額的服務費,。消費者若無穩(wěn)定的資金來源,通過借新還舊,、高息過橋墊資等方式,,不但不能真正緩解債務壓力,還可能造成資金鏈斷裂,,陷入更大還款壓力的困境,。
二、信息安全權被侵害。消費者在選擇不法中介幫助貸款或提供墊資時,,需將身份信息,、賬戶信息、家庭成員信息,、財產(chǎn)信息等重要信息提供給對方,。部分中介因管理不善或者為謀取非法利益,可能造成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甚至被出售,,侵害消費者信息安全權,。
三、違約違法風險,。消費者與銀行簽訂的貸款合同會明確約定貸款用途,,所謂“債務重組”的兩種方式均涉及“倒貸”,消費者未按合同約定使用貸款,,將承擔違約責任,,不但可能被銀行要求提前還貸,個人征信也會受到影響,。特別是如果配合不法中介向銀行申請貸款時,,通過編造虛假理由、使用虛假證明材料等手段獲取貸款資格,,此行為涉嫌騙取銀行貸款,,消費者甚至可能會被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針對上述問題,,國家金融監(jiān)督管理總局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提醒廣大群眾警惕不法貸款中介誘導“債務重組”可能帶來的風險,,切實增強防范意識。確有融資需求的,,請向銀行等正規(guī)金融機構咨詢,,依據(jù)貸款規(guī)定辦理相關手續(xù),保護自身權益,。
一,、警惕不法貸款中介虛假宣傳和誘導。充分認識違規(guī)“倒貸”的風險和危害,,警惕不法中介隱瞞不利信息,、只談誘人條件的虛假宣傳和誤導,切勿盲目相信陌生來電,、短信,、廣告?zhèn)鲉巍⑸缃黄脚_等渠道推送的“債務重組”“債務優(yōu)化”“免抵押擔保”等貸款中介信息,,避免陷入相關陷阱。
二、選擇正規(guī)金融機構辦理業(yè)務,。不法貸款中介并非依法取得金融許可證的持牌金融機構,,其從事的中介活動主要是了解貸款需求、編制材料,、申請貸款的居間行為,,并非貸款合同當事方。建議消費者合理評估自身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做好收支籌劃,,通過正規(guī)金融機構、正規(guī)渠道獲取金融服務,,符合條件的可以積極申請無還本續(xù)貸,,并按照約定用途使用貸款,避免挪作他用,,產(chǎn)生違約責任,,影響個人征信,甚至承擔刑事責任,。如對有關業(yè)務存在疑問,,可通過金融機構官方網(wǎng)站公布的熱線等進行咨詢核實。
三,、注意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妥善保管個人身份證件、銀行卡,、金融賬戶等,,不輕易委托他人代為辦理相關手續(xù),避免個人信息泄露或被非法利用,、買賣,,以防個人財產(chǎn)遭受損失。如發(fā)現(xiàn)自身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請注意保存相關證據(jù),,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原標題:關于警惕不法貸款中介誘導消費者“債務重組”的風險提示)
【責任編輯:劉如英】
【內(nèi)容審核:孫令衛(wèi)】
24小時熱聞
相關閱讀/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