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揚州:守護記憶 傳承文脈
揚州文匯閣收藏的《四庫全書》(6月15日攝),。
游人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5G大運河沉浸式體驗區(qū)”參觀(6月14日攝),。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古詩詞中風姿無限的揚州,近年來,,按照“護其貌,、美其顏、揚其韻、鑄其魂”的思路,,全面保護歷史文化遺產(chǎn),,延續(xù)古城空間格局,維護古城特色風貌,,改善市民生活環(huán)境與文化氛圍,。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和古運河相映成趣(6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
在揚州仁豐里,昆曲非遺傳承人張春香在表演(6月14日攝),。
游人在揚州瘦西湖二十四橋游覽(6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
揚州仁豐里景色(6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
市民在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qū)晨練(6月15日攝)。
小朋友在揚州古運河畔的城市書房聽故事(6月15日攝),。
揚州文昌閣和城市景色(6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
2014年,,揚州作為運河原點,、申遺牽頭城市,推動中國大運河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如今,,從長江入古運河,沿途瓜洲古渡,、運河三灣,、瘦西湖等“運河十二景”古韻今風,使人流連;行至城中,,始建于明代的文昌閣坐落繁華鬧市看車水馬龍,,評話、古籍修復等傳統(tǒng)非遺與手作館,、文創(chuàng)空間等新業(yè)態(tài)在街巷里錯落有致,、有機融合……
市民在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qū)晨練(6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
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qū)景色(6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
工作人員在揚州文匯閣內(nèi)維護《四庫全書》(6月15日攝),。
揚州老城區(qū)民居(6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
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qū)景色(6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
游人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參觀(6月14日攝),。
工作人員在揚州文匯閣內(nèi)展示《四庫全書》(6月15日攝)。
居民在揚州仁豐里包粽子(6月14日攝),。
揚州瘦西湖景色(6月15日攝),。
揚州文昌閣(6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
揚州聚焦產(chǎn)業(yè)科創(chuàng)名城,、文化旅游名城、生態(tài)宜居名城,,爭做長三角一體化高質(zhì)量發(fā)展,、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美麗中國·水韻江蘇建設的示范,,奮力把“好地方”揚州建設得好上加好,、越來越好,讓中國式現(xiàn)代化在揚州充分展現(xiàn)可觀可感的現(xiàn)實圖景,。
揚州瘦西湖五亭橋(6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
游客在揚州東關街休閑游玩(6月14日攝),。
夜晚里揚州皮市街的書店燈火明亮(6月14日攝),。
揚州瘦西湖風景區(qū)(6月15日攝)。
游客乘船在揚州瘦西湖風景區(qū)內(nèi)參觀游玩(6月15日攝),。
江蘇省文化遺產(chǎn)項目揚州玉雕代表人時慶梅(右)在工作室與工藝美術(shù)師們交流(6月15日攝),。
揚州市民杜祥開用自家平房與天井打造出“祥廬”,小橋流水,,亭臺假山,,錦魚暢游,匾額楹聯(lián)(6月14日攝),。
古運河灣夜色(6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
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張來喜(右二)在工作室與同事交流制作揚州紅雕漆作品(6月15日攝),。
在揚州東關街的一家古琴行,,一對師生在教學中(6月15日攝)。
游客在何園游玩(6月14日攝),。
揚州東關街(6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
一艘觀光船駛過古運河灣(6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
(原標題:解碼文化自信的城市樣本|江蘇揚州:守護記憶 傳承文脈)
【責任編輯:馮楊洪】
【內(nèi)容審核:張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