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橋躍兩岸,孤島連雙城,海南省??谑斜备鄞濉u路通 幸福花開
海文大橋北港島互通工程全景圖,。
執(zhí)法巡邏車行駛在硬化后的村道上。
大橋通車后,,村民駕車到??谑匈徫?。
北港島沿海灘涂上,,游客在趕海拾貝。
核心閱讀
海口市美蘭區(qū)北港村,,位于孤島北港島上,,從前村民進出島都靠坐船。2019年,,海文大橋建成;2021年,北港島互通工程通車,。一橋躍兩岸,,天塹成通途,。
村民們結束了400多年來靠船出行的歷史,建起了新房子,,吃上了旅游飯,,教育和醫(yī)療條件大為改善,,生活越來越有奔頭。近日,,記者走進北港村,近距離探訪兩年來的新變化,。
午后的北港島,海風拂面,,汽笛聲聲,游客絡繹不絕,。
漁船靠岸,卸下滿倉漁獲,。海鮮店老板饒朝明一早便等在碼頭,,待魚蝦落筐,挽著袖子上前挑揀,。附近在沙灘拾貝趕海的游客們也湊過來,挑選新鮮海貨,。“游客多,,生意好,,忙不過來了!”饒朝明喜眉笑眼,。
這里曾經是一座孤島,,人跡罕至,、土地貧瘠。島上的北港村是海南省??谑形ㄒ坏膷u嶼行政村,位于??跂|北部的近海,東與文昌市鋪前鎮(zhèn),、西與海口市演豐鎮(zhèn)隔岸相望,。村民2000多人皆是漁民,每日捕魚搖櫓運到市里,,既折騰又難賣上好價錢,。
2019年,,海文大橋建成,一橋躍兩岸;2021年,,北港島互通工程通車,,天塹成通途,。通過上橋匝道,,無論到海口還是文昌,,都是“一腳油門”的事,。北港村村民們結束了400多年來靠船出行的歷史,,開上轎車,蓋起樓房,,還吃上了旅游飯,,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便民路——
“樓房像雨后春筍一樣冒出來了”
如今,,從海口江東新區(qū)驅車前往北港村,,先上海文大橋,,再下北港島互通匝道,只需10分鐘的車程,。
若放在幾年前,,走這趟路得先開車繞過整個東寨港,到文昌市鋪前鎮(zhèn),,再從渡口換乘渡船上島,,路程足足多上10倍,多花4個多小時,。那時,,村民日均出行450人次,渡船每次最多坐31人,,一天要發(fā)船近40趟次,。
過去,,對北港村村民來說,要蓋房,,運材料可不是易事,。建一棟二層小樓,把材料從文昌市運到北港村,,得把材料裝袋裝船,,到了島上再卸貨,需要運30趟船,,4個多月才能建好,。
10年前,村民陳才霞建水泥房的時候,,所有的材料都靠貨船運進島,,運輸費幾乎高過材料費。
而眼下,,進出島的路一通,,水泥再也不是“奢侈品”了。
北港村村民,、村委會原主任陳奕軍掰起手指算賬:一輛小貨車能裝6噸沙,,運一回抵得上兩趟船;兩個月就能建好一棟房,,花費還少了一多半?,F在,,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新房,。“就好像一夜之間,,樓房像雨后春筍一樣冒出來了!”他感慨道,。
不再閉塞的北港村,由里到外都煥然一新,。垃圾清運車開上島,生活垃圾“日產日清”;村里通了自來水,,村民們用水方便多了,。
政府先是出資修建了4.9公里長的環(huán)島路,如今又著手改造起村里的土路,。據美蘭區(qū)鄉(xiāng)村振興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北港村巷道硬化鋪設項目共鋪路7135米,投資額為600萬元,,今年2月底已經全部完工。
“家門口踩了半輩子泥,,沒想到能過上‘出門硬化路,抬腳就上車’的生活,。”村民陳瓊艷滿是欣喜。
“小島越來越漂亮,、越來越熱鬧啦。以前想都沒想過這樣的好日子!”陳奕軍樂呵呵地說,。
幸福路——
“娃娃們都能去鎮(zhèn)里讀書了”
兩年前,,海文大橋北港島互通工程通車的那天,村民們喜氣洋洋,,北港小學的老師陳奕雄心情卻有些復雜。
“學校里沒有學生,,馬上就要被撤并了,。”陳奕雄嘆了口氣。他是土生土長的北港人,,18歲離家打拼成了一名水手,,2004年回到家鄉(xiāng)教起書,領著每個月600多元的薪水,,一干就是十幾年。
從前北港島交通不便,,如果小孩想去鋪前鎮(zhèn)上學,,得每天凌晨4點起床,光乘渡船就要花上個把小時,。孩子沒處讀書,,村民喊著“上學難”,,政府便設立了北港小學,。
這些年,,隨著生活改善,,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將孩子送往海口,、文昌辦學條件更好的學校,,北港小學的學生逐漸流失,。直到2021年被撤并前,仍有4名老師堅守在島上執(zhí)教,,學生卻只剩下了3個,。
“匝道一通,就知道要告別了,。”陳奕雄雖不舍,,但更多的還是高興,“現在,,從島上搭車到鎮(zhèn)里用不到20分鐘,,再也沒人喊‘上學難’,娃娃們都能去鎮(zhèn)里讀書了!”
一橋飛躍天塹,,連通兩座城市,,也連著北港島,連著民生民心,。
“過去大家有三怕,,一是怕出行,二是怕生病,,三是怕臺風,。”如今北港人不再害怕出行,教育條件好了以后,,又開始關心起醫(yī)療和臺風問題,。
作為島上唯一的村醫(yī),陳明富在北港村衛(wèi)生室干了20多年,,對島上醫(yī)療條件的改善感觸最深,。
“早先醫(yī)療物資靠貨船補給,幾天一送,,常常匱乏,、緊缺。村民生了急病,,救護車只能停在對岸的碼頭,,等渡船載患者過去。”陳明富說,,如今路修到了家門口,,他隨時可以開車到市區(qū)領取新一批醫(yī)療物資,救護車也能直接開進村里,。村民們小病不用出島,,急病也不再恐慌。
北港島臨海,最怕的就是臺風,。
村民饒朝泰告訴記者,,過去只要一到臺風季,北港島就海水倒灌,、停水停電,、一片狼藉。
這些年,,政府一方面加大了對北港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建設避風港,推進防潮堤加高加固工程;另一方面積極推進紅樹林保護修復工作,,利用海岸帶生態(tài)系統防潮御浪,、固堤護岸,抵御臺風災害的能力顯著提高,。
“能在臺風夜睡個好覺,,日子越過越舒心!”饒朝泰說。
發(fā)展路——
“吃上旅游飯,,不愁沒人來”
放在過去,,饒朝明從沒想過自家也能吃上旅游飯。祖祖輩輩都是漁民,,掙錢蓋起二層小樓,,已經是周圍人都羨慕的好日子了。
“通橋那年,,島上頭回來了游客,,但當時村里沒人做旅游。”饒朝明見著商機,,果斷將自家房子規(guī)劃裝修,,開起了海鮮店。游客趕海挖到魚蝦蟹,,可以直接拿來店里加工享用,。“每到周末和節(jié)假日,生意根本忙不過來,,收入很可觀!”
北港村村委會委員陳文東介紹,,來北港島的游客,基本都是奔著趕海和觀鳥而來,,“以前是交通不便沒人知道,,現在路一通,每逢假期都堵車呢,。吃上旅游飯,,不愁沒人來,,還怕人太多!”
路一通,思路也通了,。“現在游客有地兒吃飯了,,想過夜卻沒處住,。咱家早年間建起了三層小樓,,有些閑置的屋子。現在也想改造成民宿,,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陳才霞說。
下午4點,,游客仍然絡繹不絕,。記者環(huán)島而行,北邊潮來潮往,,南邊則是成片的紅樹林,。潮水漸退,灘涂上爬出打洞的相手蟹,,彈涂魚顧自跳躍,,四處都是鼓蝦發(fā)出的“咔咔”聲響。成群白鷺或隱于枝間,、或歇在灘涂,。不遠處,一座高高的觀鳥臺正在修建中,。
這些年,,北港村實行最嚴格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制度,大力推進生態(tài)保護修復,,強化環(huán)境綜合整治;同時貫徹落實海南省有關休閑漁業(yè)發(fā)展的要求,,鼓勵漁民轉產轉業(yè),推動近海養(yǎng)殖清退工作,。曾經的窮漁村,,如今已是“兩岸紅樹夾古津”。
人氣旺,,還得配套足,。
眼下,由美蘭區(qū)鄉(xiāng)村振興局牽頭的北港漁村鄉(xiāng)村振興項目已經施工過半,。
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共建設6個項目,其中包括在原北港小學閑置場地建設一座面積2400平方米的游客集散中心,、鋪設瀝青及道路硬化項目等,。
“以前北港是伶仃孤島,現在卻成了兩座城市間的通衢。”北港村駐村第一書記,、鄉(xiāng)村振興工作隊隊長符少飄這些天格外忙碌,。村民們有新的發(fā)展想法、鄉(xiāng)村振興項目細節(jié)要落實,,周圍的村子也想來學習,,符少飄的電話總是響個不停。
遠處,,陣陣海浪拍打著防潮堤,,忙著趕海的漁民、游客抬頭看去,,海文大橋凌空飛渡,,橋上車水馬龍、川流不息,。
(原標題:一橋躍兩岸,,孤島連雙城,海南省??谑斜备鄞?mdash;— 海島路通 幸?;ㄩ_(傾聽))
【責任編輯:王井愛】
【內容審核:林思冰】
相關閱讀/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