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前瞻:“四大赤字”沖擊全球治理秩序 中國方案致力共贏
中新網北京1月1日電 地緣沖突未消、大國博弈激烈,、安全危機頻仍,,進入2023年,全球和平赤字,、安全赤字,、信任赤字、治理赤字,,有增無減,。
新的一年,各國如何共同努力,,削減“四大赤字”、推動可持續(xù)發(fā)展,、維護世界和平安全,?中國將如何以外交實踐,為全球治理貢獻力量,?
近日,,外交學院戰(zhàn)略與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蘇浩、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所所長崔洪建,、華東師范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約瑟夫·格雷戈里·馬奧尼,、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艾納·唐恩參與中新網線上訪談,聚焦2023年全球治理面臨的難題以及中國外交發(fā)力方向,。
【霸權時代“回光返照”,?美國面臨治理失效】
回顧2022年中國的外交表現,馬奧尼認為,,盡管面臨眾多挑釁,,中國仍“成功地克制住了自己”,盡量“避免被拉扯”,。
他指出,,雖已開始看到美國對華政策出現一些裂痕,但整體來看,,2023年的中美關系發(fā)展軌跡應“保持不變”,。而由奧巴馬政府發(fā)起,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進一步推動的“重返亞洲”倡議如繼續(xù)實行,,會對中國與其他亞洲國家的關系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
馬奧尼批評稱,,美國未能在其國內實施有效治理,,反而試圖在全球治理當中制造問題和漏洞,以此掩蓋國內的治理無能,。“由于沒有看到美國國內治理問題的解決方案,,情況正變得更糟,,我們將繼續(xù)看到美國在全球治理中扮演骯臟的角色”,他指出,。
“美國的夢想就是一直做世界霸主”,,認為必須由自己來掌控世界,唐恩分析道,,為維持政治,、經濟和軍事霸權,美國經常攻擊和違反國際機構,、協(xié)議,。
而中國正在走與美國相反的道路,不以意識形態(tài)劃線,,而是追求與其他國家實現互惠互利,。唐恩表示,中國繼續(xù)保持穩(wěn)定,,提供貿易機會,,與各國就經濟衰退、氣候變化等問題共同努力,,就是以身作則,。
蘇浩則深入剖析稱,美西方國家所堅持延續(xù)的,,是一種以工業(yè)文明,、海權為基礎,西方主導世界的海洋時代,。而西方主導的這一時代,,實際上已“回光返照”。
現在美西方感覺到全球化不利于自身,,出現了反全球化,、搞“脫鉤斷鏈”的行為。美國試圖介入和撕裂東亞,,用所謂“印太經濟框架”把日本,、韓國甚至東盟拉過去,以及推動美日澳印“四邊機制”,,在蘇浩看來都是逆歷史潮流而動的西方海洋時代邏輯,,遲早要結束。
同時,,蘇浩指出,,隨著信息網絡、數字技術等一系列高科技發(fā)展,大量發(fā)展中經濟體群體性崛起,,陸地不再成為阻礙人類交往的藩籬和障礙,。這預示著,人類社會將超越工業(yè)文明,,一個數字和智能混合的“新大陸時代”將來臨,。
【區(qū)域化戰(zhàn)略有建樹 “一帶一路”推動新進程】
在蘇浩看來,未來人類社會將以歐亞大陸為主導平臺,,基于陸地來重構各種文明體之間的關系,。而中國古代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等歷史傳統(tǒng),,正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復蘇,。蘇浩認為,這是由歷史邏輯和慣性決定的,,不由得西方曲解和誤讀,。
在“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發(fā)揮作用,,首先就要基于中國位處東亞大陸這一地緣位置,來推動區(qū)域合作,。
其一,,中國持續(xù)推動東盟與中日韓10+3東亞區(qū)域一體化合作。
蘇浩稱,,過去20年來,,中國一直在順應地緣邏輯推動10+3東亞合作機制。如今,,作為兩個發(fā)展中經濟體,,中國和東盟國家互為最大貿易伙伴并進一步深化關系,是由其必然邏輯所決定的,。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進行,,中老、中越鐵路,、印尼,、泰國高鐵等持續(xù)修建或將完工,有助于中國-東南亞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互聯(lián)互通,,將提升雙方正面合作,。
至于美國試圖介入東亞,蘇浩提醒,,即使美國在推動,,日本這樣的東亞國家也做不到與中國“脫鉤斷鏈”。實際上,,與中國在東亞區(qū)域合作當中深度融合,,才是東亞國家的未來,。
其二,中國和東亞國家積極推動“開放區(qū)域主義”,。
蘇浩解釋,,這種“開放區(qū)域主義”是以區(qū)域認同為基礎來實現東亞向外部開放,以實現亞洲整體外交建構,,與歐美的“區(qū)域主義”概念不一樣,。
他認為,中國正推動亞洲“四環(huán)外交”,,東邊是10+3東亞合作,,西邊是上海合作組織。上合組織同意吸納伊朗進行增員等拓展,,開展良好,,有助于歐亞大陸建構新樣式。
此外,,不久前中國領導人到訪沙特阿拉伯,,中阿峰會首次舉行,預示著中國和阿拉伯世界在歐亞大陸間又有新的發(fā)展空間,。中東作為東西方文明體系的交匯點,,將發(fā)揮新作用。
唐恩也觀察到,,中國在區(qū)域化戰(zhàn)略方面屢有建樹,,從金磚國家到上海合作組織,這些主要涵蓋南方國家的區(qū)域化組織運轉良好,。其中決定性的一點是,,各國可以做出自己的主權決定,而非受別國擺布,。
他肯定了中國在建設數字經濟方面的作用,,比如中國與阿拉伯世界探討深化能源和電力合作、以數字人民幣交易等,。
唐恩指出,,中國沒有要求其他國家采用自己的標準,而是在制定標準方面與各國密切合作,。這與仍然想自己來決定各國做什么的美國,,非常不同。他相信,,從長遠來看中國的模式會更有成效,,特別是面對一個更加多極化的世界時。
其三,中國正努力推動亞歐協(xié)調合作,。
蘇浩指出,,如中歐班列、陸海協(xié)同,,將中國與東亞,、亞洲、歐洲自然連接在一起,。這也顯示出,,大的歷史決定了為什么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仍需加強與東亞國家協(xié)調合作,。
【亞洲世紀新機遇 中國倡導真正的多邊主義】
從發(fā)展角度來看,蘇浩認為,,中國正在繼續(xù)倡導真正的多邊主義,。中國提出的經濟全球化是一種“立體的”全球化,與西方主導的“平面的”世界不同,。
中國通過實踐“一帶一路”倡議,,拓展區(qū)域內、跨區(qū)域的高質量合作,,形成遍布全球的網絡化結構,。這是西方國家所沒有進行過的、全球治理的一種新樣式,。中國外交將在其中發(fā)揮更大的突出作用,。這也體現出,,中國自身的發(fā)展,,就是世界經濟的一種新機遇。
從安全角度來看,,蘇浩結合自身考察經歷表示,,在南海問題上,中國和周邊國家正探索新路徑,,如考慮未來聯(lián)合巡航等,,一定會有新的合作空間。而美國以傳統(tǒng)“航行自由”為借口也好,,深度介入南海來挑戰(zhàn)中國周邊安全也好,,都是過時的行為。
他還指出,,雖然中印間存在分歧,,但雙方都認同和共同推動“21世紀是亞洲世紀”這個概念。雙方分歧不會是顛覆性的,能夠進行管控,。中,、印、俄,,甚至未來和德,、法等歐洲大陸國家,各方都進行經濟上的協(xié)調,,重振亞洲經濟,以此奠定好基礎,,形成一個跨亞歐大陸的新框架,。
馬奧尼也注意到,在亞洲,,中國越來越多地尋求辦法,,以解決同越南、印度,、菲律賓等國之間的問題,。他相信,挫敗美國遏華政策的最好方法,,就是“與其他國家交朋友”,。比如中國、印度有著解決懸而未決問題的歷史性機遇,,他希望兩國找到繼續(xù)前進的道路,。
【提倡議、把方向 中國響應全球治理新要求】
在全球安全治理方面,,崔洪建提出,,當前國際政治變化、地緣政治因素上升,,加上烏克蘭危機,,給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提出了新要求。未來中方需承擔力所能及的責任,,也要發(fā)揮力所能及的作用,。
他指出,中國對于全球治理體系是一種“改良”態(tài)度,,一方面,,在政治經濟安全領域,中方反對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要去除不公正、不合理的現象;另一方面,,在繼承合理性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合理性建設,但中國對現有國際治理體系的貢獻,,往往被西方媒體有意回避和忽略,。
盡管如此,中方態(tài)度也很明確,,全球治理問題不是一個,、幾個國家能解決的,其根本上還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zhàn),。崔洪建關注到,在加強雙邊協(xié)調基礎上,,中方正提出更多方向性倡議和目標,,與志同道合的國家和地區(qū)展開更好的合作。
他舉例稱,,中國提出的全球發(fā)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系統(tǒng)性地回答和梳理了中國在全球治理方面想要發(fā)揮的作用和達到的目標,,以及想要和怎樣的伙伴共同推進,。
提出了目標和方向,接下來就要看如何落實,。崔洪建認為,,“如果全球治理做得好,其實可以反過來進一步帶動大國關系的改善”,。
馬奧尼也對此表示,,他相信全球安全倡議有望與其他多邊倡議一道,為實現亞洲引領全球和平發(fā)展的目標“搭框架”,。盡管全球安全倡議仍處于早期階段,,但前景可期,。
(原標題:2023前瞻:“四大赤字”沖擊全球治理秩序 中國方案致力共贏)
【責任編輯:王艷艷】
【內容審核:孫令衛(wèi)】
相關閱讀/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