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綦江:老鹽菜迎來鄉(xiāng)村振興新機遇
眼下,,重慶市綦江區(qū)金釵村的村民們正忙著翻土、栽苗,。“咱們的老鹽菜賣得好,,今年還要多種50畝青菜頭呢。”71歲的村民幸賢蓉告訴記者,,多虧了合作社,,以前一斤5元的老鹽菜,,現在一小罐能賣到7元。
金釵村有種植青菜頭,、腌制老鹽菜的傳統(tǒng),。不過,占地7.2平方公里的金釵村,,常住人口僅500多人,。村里大多數青壯年選擇外出打工,使這里成了“空心村”,。
“村里有種植優(yōu)勢,,但缺乏銷售渠道和產品加工能力。村民需要肩挑背馱老鹽菜,,搭車去街上賣,。因此,我們于2020年成立了綦江區(qū)金釵農產品農民專業(yè)合作社,,致力解決老鹽菜的銷售問題,。”重慶市綦江區(qū)稅務局駐金釵村第一書記嚴風麟說,一開始,,合作社只是簡單地收老鹽菜,、搭渠道,讓老百姓在家門口賣老鹽菜,,當年收入僅5萬元。
合作社工作人員在村民家收農產品,。(受訪者供圖)
2021年,,合作社利用電商平臺并申請商標,拓寬銷售渠道,,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值,。“我們去年收了5噸多老鹽菜,收入10多萬元,。同時,,解決了番茄、豆子,、大米等農產品的銷售問題,。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30多萬元,。”金釵村黨總支書記陳洪說,。
同年4月,在外企工作近10年的金釵人鄧明玉選擇回鄉(xiāng),,成為一名綜合服務專干,。“村干部們每天在金釵村的聯(lián)絡群發(fā)布信息,,緊抓黨建工作;同時,,還積極壯大青菜頭產業(yè),。我作為本地人,更應該回來出一份力,。”
現在村委會共有7名工作人員,,平均年齡34歲。“我們年齡相仿,,目標一致,,做事情很有干勁。”鄧明玉說,。
村干部在金釵村便民服務中心開展直播帶貨,。(受訪者供圖)
今年,金釵村又迎來新變化,。合作社規(guī)整了50畝撂荒地,,擴大了青菜頭的種植規(guī)模;同時建成一個小型加工廠,,實現洗菜,、切菜、腌制等環(huán)節(jié)的標準化操作,。幸賢蓉說:“去年底,,村里每人有分紅,我們很開心,。”
嚴風麟表示,,村里正積極引進志愿者等社會力量,解決產品營銷缺乏創(chuàng)新,、勞動力不足等問題,。未來金釵村將做出更精細化、多元化的產品,,探索一二三產融合的新路徑,。
(原標題:重慶綦江:老鹽菜迎來鄉(xiāng)村振興新機遇)
【責任編輯:王艷艷】
【內容審核:符 堅】
相關閱讀/RELATED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