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火了千年的運動,,到底什么來歷,?
五月五,是端陽,,
插艾葉,,帶香囊,
吃粽子,,撒白糖,,
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又稱端陽
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是中國各民族
共有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
在東亞諸國乃至全世界
都有著廣泛影響
龍舟競渡,,祈年賽愿,,是端午節(jié)最重要、也是最熱鬧的活動,,體現(xiàn)的是先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展示的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和傳承。
唐李昭道繪《龍舟競渡圖頁》,。(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龍舟源自上古的祭祀儀式
后又被先人們賦予了
深沉雋永的人文底蘊和歷史內(nèi)涵
南朝梁文學家吳均《續(xù)齊諧記》載:“楚大夫屈原遭讒不用,,是日(五月初五)投汨羅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陽競渡,乃遺俗也,。”
從此,中華民族的文脈里便多了一份淡淡的憂思和獨屬的浪漫,。
以身殉國的屈原,,中華兒女從未忘記。每逢端午,,龍舟鼓聲響徹云霄。
盡忠報國的岳飛,,中華兒女從未忘記,。各地岳廟,千百年來香火不輟,。
碧血丹心的文天祥,中華兒女從未忘記,。《過零丁洋》,,一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照亮史冊。
正是他們,,用偉大的愛國精神,,架起了中華民族的骨,,滋養(yǎng)了中華民族的血,,鑄就了中華民族的魂。
傅抱石繪《屈原圖》,。(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有龍舟競渡就有人擊鼓,你恒在鼓聲的前方引路……從上游追你到下游,,那鼓聲,從上個端午到下個端午,。”
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一首《漂給屈原》,,表達了對屈原的崇敬和追思,又滿含著海峽東岸臺灣同胞的綿長鄉(xiāng)關之思,。
龍舟,連接著兩岸同胞的血脈親情,。
1991年,,臺灣少數(shù)民族代表團參加了在廣西南寧舉辦的第四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阿里山龍舟隊、日月潭龍舟隊參加了龍舟比賽,。
正是在這屆運動會上,龍舟第一次被列入正式比賽項目,。正是從這屆運動會開始,,臺灣少數(shù)民族代表團在此后歷屆運動會都未缺席,。目前,,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仍是唯一有來自臺灣地區(qū)的體育代表團參加的全國性運動會。
臺灣少數(shù)民族代表團步入第十一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開幕式會場,。(民族畫報記者 趙利 攝影)
第十一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56個民族的代表擁著會徽入場。(民族畫報記者 陳濤 攝影)
第十一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會龍舟比賽。(王京廣 張華 攝影)
每到一年端陽日
各地龍舟出水時
在遍布中華大地的
湖泊里,、江河中
各族群眾擊水奮楫
水面之上百舸爭流
(圖片來源:中華龍舟大賽微信公眾號)
一條條龍舟,承載著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承載著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時代使命,,承載著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匯成一艘中華民族共同體巨輪,,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條偉大航道上,,正劈波斬浪、奮勇向前,!
(原標題:這項火了千年的運動,到底什么來歷?)
【責任編輯:馮 超】
【內(nèi)容審核:符 堅】
24小時熱聞
相關閱讀/RELATED READING